昨晚,上海京剧院梅派青衣炼雯晴在上海周信芳戏剧空间上演了昆曲《牡丹亭》。这是为她自科班学习“游园”一折后,首度“回炉”昆曲,精研身段、淬炼表演,追求更为细腻地塑造人物。而她在舞台上所呈现的端庄、典雅的“杜丽娘”,也让熟悉她的戏迷惊艳——原来舞台上那个耀眼的“虞姬”也能有这般温婉的模样。
学《牡丹亭》并非“工作安排”,而是炼雯晴的“自我提升”。她说:“京剧演员很应该学些昆曲,以这一古老剧种在表演上的登峰造极,来加强自身的表演修为。”作为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的入室弟子,炼雯晴记得师父曾不止一次跟她说,“才能更从容地在舞台上塑造各色人物。当年,梅兰芳先生就非常重视昆曲,能够登台演出的昆曲剧目不下十几出。”
为能系统地学好《牡丹亭》,她托一个资深化妆师辗转找到80多岁的“昆大班”老艺术家梁谷音,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来学习和揣摩。从唱腔到念白、从走步到身段、从表演到人物内心体会,她说:“昆曲和京剧在表演风格上很不一样。昆曲的表演内敛而细腻,京剧表演则更外化一些;昆曲唱腔没有‘过门’,需要合理调整自己的气息,边做身段边唱戏,很考验气力。”
别看舞台上,炼雯晴唱得气定神闲,为练就这份内紧外松,她可没少下苦功。京剧院的排练厅里,梁谷音给她排戏,都要等下班后,两人都忙时间不好凑,有时排到华灯初上,总有说不完的叮咛抠不完的戏。
梁谷音的表演细致入微、塑造人物惟妙惟肖,得益于她对细节的把握。一句唱词“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她连说带比画:“这里强调的是眼神,舞台上不会真的有烟波画船,这种氛围感怎么体现?就靠你这一双眼,想象雨丝风片中,湖面上升腾起水雾,隐隐约约看到船的影……”
老师教得细,学生学得痴,本就追求完美的炼雯晴跟着梁谷音一点一滴地磨出属于她的“杜丽娘”。担心不够含蓄内敛,她每次唱完都要跑到老师面前“复盘”,一句唱词、一个手势去确认。
回想当年在戏校学“游园”,她还有些惋惜:“那时候也就十三四岁,读不懂昆曲的美,既不能理解唱词也无法共情人物,错过了很好的机会。”如今再来学昆曲,才真正理解了“杜丽娘”的至情至性,也感受到了昆曲的博大精深,真正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UEADADYQHKQEHKQH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