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长双翼、张开大口的黄金酒器,动物图案一一对称、历经千年依然光泽闪耀的锦缎,将文字转化成回环几何图案的彩色釉砖……今天下午,“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启幕,汇集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戈尔甘考古博物馆、拉什特博物馆、波斯波利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博院(博物馆)270余件精美文物,包含建筑、雕塑、钱币、陶瓷、玻璃、金属、书法、绘画、织物等多个品类。观众会发现不少伊朗文物依然影响着当今的审美,其中不乏各类中国元素,见证丝绸之路对文化互鉴互融的历史意义。明天起,展览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展出至今年10月7日。
有翼狮金来通(简工博 摄)
走进被介于深蓝色与紫色之间的“波斯蓝”色包裹的展厅,目光很容易被闪耀的金器吸引。一件金色酒具,造型前端是一只狮子,虽然前腿规矩地趴着,上身却挺直,张嘴伸舌。最特别的是狮子的前腿后部生出一对扬起的双翼,护住后身演变的巨大杯子,杯身饰有平行的凹槽线,顶端还有一圈莲花图案。
这件有翼狮金来通高22.5厘米,宽21厘米,口径为13厘米,底径19.5厘米,重达1897克,目前为伊朗国家博物馆所藏。“来通(Rhyton)”一词为希腊语音译,一般是指下部留口的角形酒杯,被认为可能源于人类最早用动物角制杯饮酒的习惯,公元前2000年开始就已出现,逐渐流行于从爱琴海到西亚的广阔区域,发展出不同制作材料和更精致的造型,使用来通饮酒的画面经常出现在壁画中。
细看文物,狮腿肌肉线条明晰,表情丰富,颈部和胸部覆盖的鬃毛细密繁复,与双翼上同样细致的羽毛造型截然不同。这件诞生于公元前500—前450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来通,狮子前肢肌肉刻画方式为阿契美尼德艺术所特有,双翼饰贝壳纹则可追溯到洛雷斯坦金属艺术。“从阿契美尼德到萨珊王朝构筑了伊朗艺术的辉煌时代。这时期伊朗文化特色越来越清晰,起源于地中海区域的来通酒具与自己文化特色表达相结合。”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研究馆员王樾介绍,动物形象是伊朗文化很重要的元素,“草原文化对动物的认识、理解和共情与农业文明不同。”
瘤牛陶来通(简工博 摄)
这样独具特色的动物形象在此次展览中随处可见。一件瘤牛陶来通,来自约公元前1150年-前850年铁器时代,陶制的牛昂首挺立,开口藏在双角中间的头顶处,耳朵上还套着圆环;另一件动物青铜香炉造型是一只翘起尾巴的猫,来自公元12世纪塞尔柱王朝,细看通体镂空的花纹,竟藏着猛兽追逐兔子的图案,脖颈处也有鸟的纹路。
猫形香炉的镂空图案藏着更多动物(赖鑫琳 摄)
这些独具特色又瑰丽奇异的形象,至今仍产生着巨大影响。一件高浮雕有翼神兽青铜饰板来自公元前850年-前550年的铁器时代,板上雕有一对男性人面羊身、长有双翅的形象,下方则是一对女性头像狮身、同样长有双翼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在如今不少奇幻电影、动漫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而一只约公元前585—前539年埃兰时期的嵌玛瑙金手环,末端被设计成两个公羊头,手环上则以金珠焊连而成的联珠纹带进行装饰。这是伊朗高原金器的特色,也体现出当时金粟、镶嵌等细金工艺的成熟与精良,至今仍出现在大量当今饰品设计中。
几何图案是当今设计最常见的元素之一。镜像而立的神兽、成对出现的羊头图案……对称图案是伊朗文化的一大特色。古波斯数学发达使得几何图案当时就已十分常见并别具内涵。一幅来自公元14-15世纪帖木儿王朝的几何库非体铭文釉砖,看似回环的几何图案,其实是将一句话的文字化作图案而成。
几何图案其实是文字(简工博 摄)
走在展厅里,一组汇聚公元前550年到公元632年不同时期伊朗银币的巨大装置让人驻足,这些钱币是上海博物馆从自己的馆藏中整理展出的,钱币正面图案对应着当时的国王。公元前后,到达被汉朝称为安息的古代伊朗帕提亚王朝的中国使节发现当地钱币不同于中国方孔圆钱,于是将这样的形象记录下来。文字与实物呼应,证明汉代中国和伊朗就已有交流。此次展览的互动产品也以此为灵感:近年来倍受欢迎的印章变成钢印,在纸上留下钱币的浮雕图案。
历代国王作为图案的古波斯钱币(简工博 摄)
展览上“中国元素”十分常见。花青地白的青花瓷圆盘上,是莲花、牡丹和飞翔的凤凰图案,却是在伊朗西北部的阿尔达比勒城的寺庙发现的。这里收藏了大量的中国瓷器,不少背后还镌刻当地文字的敬语,见证了古代中国和伊朗的贸易关系。
几件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代锦缎,历经千余年依然光泽闪耀。三片锦缎上的对鸭纹、联珠对鸟纹和对羊纹,动物形象全部成对出现。“有机质的文物很不好保存,但吐鲁番特定的气候条件让这几件文物保存完好。”王樾介绍,图案元素是典型的萨珊时期伊朗风格,“魏晋至唐代,丝绸之路是很热闹的,伊朗文化元素出现在吐鲁番乃至长安,甚至日本正仓院也有伊朗风格文物,是通过中国传到了日本。”据介绍,研究表明因为当时商业上的巨大需求,当时中国有人按对方要求的图案加工织锦,再作为贵重商品被带回去销售。“丝绸之路不但交换商品,更是文化的交流传播,这对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吐鲁番出土的锦缎依然有光泽(简工博 摄)
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业部部长赛耶德•埃扎图拉•扎尔加米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是促进团结与和平的一次无私献礼,讲述伊朗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文明的同时也印证了中伊交往的悠久历史。相信展览能够开启两国文化交流、对话的新篇章。
伊朗国家博物馆馆长杰布拉尔•诺坎德表示,伊朗国家博物馆曾在2012年参与上海博物馆“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的举办,此次伊方借展文物规模更大、内容更为丰富。希望本次展览能为热爱文化的中国人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感受和欣赏伊朗文化与文明之美的机会。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本次展览也掀开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定位为“世界文明馆”的新篇章。以此展览为始,上海博物馆未来将推出更多的与世界古代文明相关的主题展览,让上海博物馆成为“世界文明百花园的展示平台”。
UEADADYQHKQEHKQH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