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竞游、天龙翔空、地龙飞舞……6月10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等承办的第十一届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以下简称:龙文化全能赛)在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开幕。本届赛事包括龙舟赛、风筝赛、龙狮赛共三个项目,设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四个组别,共有来自全市 16区113所学校的140多支队伍,共3300余名选手参赛。从孩子们的汗水、泪水、欢笑声中,能真切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今年恰逢甲辰龙年,端午节如期而至可谓“双龙际会”,11岁的龙文化全能赛由此也开启了崭新的一页。过去的十届赛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这个舞台,一年年、一级级拾级而上。“三龙项目”扎根申城校园,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唤醒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同时又赋予其中国化、现代化、时代化的灵魂。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鼓声擂动、浪花飞溅、龙旗飞扬,比赛开始,一艘艘龙舟像一支支离弦的箭,在微波轻漾的水面上来去如飞,岸边则是一派欢呼雀跃、人声鼎沸的景象。龙舟文化绵延千载,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人文情感。
作为传统体育的代表,龙舟既凝聚起团队拼搏的勇毅精进,又展示着中流击水的豪迈气概,是每届龙文化全能赛的重头戏。金灿灿的冠军奖杯是孩子们共同奋进的目标,荣誉固然可贵,更让人动容的是队员们的心声——我们更珍惜的,是这段并肩弄潮争先的青春。
“我喜欢划船时乘风破浪的感觉,喜欢大家一起努力拼搏的样子”“大家一起喊号子时特别有力量”……上海海洋大学两位队员说出了他们钟爱龙舟的理由。少年臂膀上清晰的肌肉线条,让人很难想象一年前他们还从未接触过龙舟,有的连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到。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是国内龙舟运动的“佼佼者”,多年来,这支由普通大学生组成的队伍却在国内外的大小赛事中屡创佳绩,被队员们称为“魔鬼教练”的迟焕祺功劳不小。他告诉记者,队伍里全由大一学生组成,没人曾经受过体育训练,进入队伍前对于龙舟也大多一无所知。“龙文化全能赛,是他们经历的第一次大赛。”
“龙舟队是一个让人成长的地方。在团队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要懂得去配合”“龙舟上的气质和氛围,和其他运动不一样”“我们在摇旗呐喊、鼓声震天中,感受到传承千年文化的魅力”……采访中,来自不同学校的参赛队员都谈到了对龙舟的“热爱”,他们中许多人一周训练四到五天,一次至少2个小时,其中不乏女生。他们中大多不久前还是水上运动的“小白”,很快被龙舟运动的氛围感、存在感、集体感、凝聚力所感染。他们从试试看,变成了热爱,又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在迟焕祺看来,龙文化全能赛的持续举办,更好地推进龙舟课进学校,带给学生的感悟和启发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运动本身,并内化为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龙舟蕴含的爱国、奋斗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受益终身。”
传统文化的互动互补
跳跃、扑腾、登高、翻转……队员们与龙狮浑为一体,上下翻飞、快速游走,又瞬间幻化成各种造型……在龙文化全能赛的龙狮赛场,敲锣的,打鼓的、舞龙的、舞狮的,济济一堂。3舞龙舞狮不仅是男生的专利,其中还有不少“女汉子”,她们个个认真专注,表演得惟妙惟肖。虹口区广中路小学五年级的小姑娘杨琬晴正在场上比赛,场边观赛的母亲双手握拳紧盯场上的赛况,音乐结束她长舒一口气,“我比她还紧张!”她告诉记者,女儿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舞龙,改变很大,受益良多,“在舞龙中,她学会了什么叫坚持不懈,学会了什么是集体和团结!”她告诉记者,有一次比赛前女儿恰好生病,她劝女儿不要硬撑,却反倒被上了一课,“女儿告诉我,龙狮每个人都有重要的角色,少一个位置就舞不起来,只要能坚持,她一定要去。”
在龙文化全能赛上,很多孩子都和杨琬晴有着一样的故事。“我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舞狮,练习一些动作挺累的,尤其是高难度动作,每次都是教练的悉心指导和队友的帮助,让我一步步地坚持下来。在舞狮中,我学会了什么叫坚持不懈。”一位参赛队员说道。
翻看龙文化全能赛的历史,也是“龙狮”进校园的历史,这项运动让过去略显枯燥单调的体育课,变成学生们感受传统体育文化的课堂。一些龙狮特色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将舞龙舞狮运动引进体育课堂,让学生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这项运动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和增强民族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龙狮也是一种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整个舞动的过程是通过运动来解放天性、增强体能、培养美感、磨砺意志的教育过程。杨琬晴的母亲告诉记者,女儿平日里也学习古筝等民乐,她常常说有些曲子非常适合用到龙狮表演中,“这还真是传统文化的互动互补,由表及里的心灵滋养。”
激发探索科学的欲望
来龙文化全能赛可谓一“筝”两学:了解风筝的历史知识、学习风筝的科学原理。
“风筝上面的空气压力小,下面的空气压力大,因此产生了升力!”在热闹的风筝赛场,一位刚刚完赛的小选手给记者讲解起风筝的原理。“那你知不知道风筝的历史?”见记者连连点头,她打开了话匣子,“古代风筝最早是用于军事方面,后来才变成娱乐活动,宋代开始,我们中国人就在清明节前后放风筝,并将风筝线割断,祈求好运!”这位小选手来自上海市奉贤区齐贤学校,“创意风筝”是该校的传统德育特色课程,始于1988年,至今已经36载。据了解,学校自编风筝教材,围绕“扎、糊、绘、放”四艺,形成可供低、中、高学生制作、放飞和探究的风筝教学用书。按学生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风筝知识启蒙与普及教育,引导孩子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学校还设有专门的风筝教室,在那里,一双双小手拨弄轻薄绢绸、柔韧竹条和斑斓彩笔,“变”成一只只多彩风筝。
随着传统文化教育愈加受到重视,加上赛事的引领,风筝已飞进越来越多上海中小学的课堂。齐贤学校的老师周丽军告诉记5者,探索风筝相关的知识,确实激发了学生们跨学科探索知识的欲望,也传承弘扬了中国风筝文化,让更多孩子和他们家庭,感受到了风筝这项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历史和文化的非遗特色项目的魅力。
晴空艳阳在上,参赛的孩子们流着汗,脸上却满是兴奋快乐;比赛之时全力以赴、同舟共济,比赛之外也手舞足蹈、扎堆嬉闹着,浑不在意太阳会将他们的皮肤晒黑……在龙文化全能赛上,我们见证传统文化滋养着青少年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长年的积累和沉淀,龙文化全能赛已然成为本市广大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平台”、“文化体育结合的成果展示平台”、“知行合一的素质教育平台”,也是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描绘、实现愿景的大好舞台。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龙文化全能赛也是其中的一抹亮色。
UEADADYQHKQEHKQHEQ